忻州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

忻州代县景点

[切换城市]
  • 雁门关
  • 介绍:--
  • 地址:忻州市代县雁门关乡(县城西北约30公里)
  • 文昌祠
  • 介绍:--
  • 地址:代县县城东大街
  • 阿育王塔
  • 介绍:代县阿育王塔俗称白塔,位于代县城内古城圆果寺内,与边靖楼遥相对峙。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(公元601年),原为木结构,称“龙兴”,唐大中元年(公元847年)重建,改“龙兴”为“圆果”。之后的几百年里几废几兴,到元至元十二年(公元1275年)改建为砖塔,留存至今。阿育王塔采用砖砌,为圆锥体、佛教藏式造型。塔基平面为长方形,南北长50米,东西30米,高1.5米,塔建于塔基正中央。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,雕刻着各种花饰、荷瓣和印度的“陀罗尼经”。塔身上施曲尺形弥座,座上承刹杆。原有砖制相轮十三层,两层已毁,上覆盖盘,中装金顶宝珠。造型秀美,雄健挺拔,雕艺高超,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。第三层塔心室北壁前并列2尊石雕释迦多宝佛像,佛座上枋刻有贞观二年为太宗皇帝寿诞造像的题记。南门边框上保存着唐代线刻云纹,表面留有宋代游人的题刻等。
  • 地址:忻州市代县仓街
  • 杨忠武祠
  • 介绍:杨忠武祠,亦称杨令公祠,俗称杨家祠堂,位于代县城东北20公里的鹿蹄涧村,是杨业后代为祭祀杨业夫妇暨杨氏后代英烈而建造的祠堂。。代州不仅是杨家将出生入死的战场,也是杨家将的坟茔和故居所在地。
    杨忠武祠创建于元至元十六年(公元1279年)。祠南向,对面楼台三间为祭台,题名“颂德楼”。楼前有古槐两株,粗状挺拔。雍熙三年(公元986年)杨业战死陈家峪,后宋追赠太尉,并缢“忠武”,杨氏子孙以此题共祠名。
    祠堂公前后院,前院奉祀杨业后裔。后院左右厢房各三间,正殿五站,殿内塑二十二尊像。正中神龛内,是杨业和佘太君像。两侧为八子塑像。东、西、南三面是杨族历代名将塑像。姿容伟俊,气宇轩昂。祠对面楼台三间为祭台,上有“颂德楼”题匾;调堂门前筑台阶二十四级,阶下有石狮一对蹲踞左右。祠门三间,每间前檐各悬金字巨匾一面,中书“奕世将略”,左书“一堂忠义”,右书”三晋良将”。门楣上立一盘龙蓝底大匾,上有“忠武祠”三个金字。“忠武”乃杨业战死后,宋太宗皇帝给予他谥号。
    祠门内侧高悬木匾一块,上面抄录了北宋皇帝关于杨家的诰敕十篇,其中有赠杨业太尉中书令一篇,加封杨延朗开国公誓券一篇,给杨延朗敕旨六篇,给杨宗保、杨文广敕书各一篇。后院,有正殿五间,中额书“忠勋世美”。廊前双柱上有一副木刻金字楹联:“丰功伟烈著边疆,勇冠千军称无敌;浩气英风留古塞,声威万代佩长城。”廊两厢还有元以来石碑四通。正殿前檐悬匾一块,上书“敕建’二字。正殿内,正中一龛,塑杨业与佘太君像。看到塑像那种饱经风霜、老而弥坚的神态,不禁令人肃然起敬。左右两旁塑杨令公八子及宋、元、明历代杨氏功臣名将像共二十尊,无不气宇轩昂,姿容伟俊。
  • 地址:忻州市代县鹿蹄涧村
  • 赵杲观
  • 介绍:赵杲观位于天台山峡谷中,旧称天台寺,现存建筑物为明代重修。整个建筑利用当地的天然石洞,在悬岸峭壁上略加人工建筑而成。相传晋国赵襄子诱杀其姐夫代国王赵杲,赵杲外逃隐居于此,成为僧人。其中多处庙宇建在光滑的石壁上,想进去的话必须沿铁索攀援而上,地势十分险峻。
    现存赵杲观可分南北两大洞群。北洞是主体建筑部分,中区有大殿三间,座北向南。原为道教三清塑像,后被佛教改成三世佛。左右耳殿,另有东西配殿各三间,南阁一间。其中最有特色的两处是北洞的“五层楼”和“三间阁”。
    五层楼建在石缝外端,依崖开凿卯洞,梁架结构与崖石交接构筑,建造精巧。阁内设有铁索,扶铁索可攀援而上。三间阁在五层楼东边,又叫九仙女阁,塑九仙女像。箭阁外塑赵杲泥像,头顶距石崖仅二指半,故旧称“赵杲观,离天二指半”。
    赵杲观最险峻的景观“仙阁登云”建在峭峰高处,半山腰中,共三层。一眼望去,高阁悬空,上峭崖,下绝壁,左右山石如刀削。上下左右根本无路可通。山洞中垂下一条长约20米的铁索,成了进洞的唯一途径。这铁索被誉为“仙阁云梯”。
    赵杲观的另—部分在山南半壁间,亦为天然石窟,石窟内有“自在庵”,塑有观音及十八罗汉像。洞内保存有明代观音救八难石刻画像18块,弥足珍贵。
  • 地址:忻州市代县城外约23公里处的天台山沟掌里